2019-4-12 05:56
宅~有何不可
俄羅斯:抓住北極機遇 強化軍事存在
俄羅斯:抓住北極機遇 強化軍事存在
[img]http://n.sinaimg.cn/translate/654/w400h254/20190412/cCrL-hvntnkq8608554.jpg[/img]
莫斯科物理技術大學研發的北極實驗基地(模型) 本報記者 董映璧攝
今日視點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董映璧
4月的俄羅斯聖彼得堡似乎還感覺不到春天的腳步,北半球寒冷嚴冬的積雪時不時掠過眼前,大街小巷行人的裝束與冬季無異,寒意陣陣襲來。但在聖彼得堡第五屆“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的會場裏,多國政要、專傢學者和新聞媒體正在熱火朝天地討論有關北極開發、利用和保護等議題。
普京參會凸顯會議的重要性
今年是俄羅斯第五次舉辦“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會期?4月9日至10日。作?論壇的東道主,俄羅斯總統普京每年都來參加,並作主旨講話,凸顯俄羅斯對北極地區的強烈關註。今年也不例外,4月9日下午,普京作瞭題?“北極——充滿機遇的海洋”主旨演講,談到瞭保障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保護北極獨特的生態系統、提高北極地區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的議題。普京說,俄羅斯加強與北極國傢合作的政策不會改變,相信隻有各國共同努力才能使北極成?和平、穩定的合作夥伴區域。
研發與建造新型核動力破冰船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變暖的不斷加劇,北方海航道作?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最短的天然海洋通道,戰略價值日益凸顯。加之北極地區是一個蘊藏著巨大能源、礦產和海洋漁業資源的地區,因此,北方海航道的開發利用受到世界矚目。俄羅斯作?北極地區大國,對北方海航道的開發和建設非常關註。航道的開通將?俄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發展潛力,既可以實現俄羅斯歐洲部分同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海路交通,彌補西伯利亞鐵路運力不足,還可成?溝通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以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世界第三大也是最短的海運航線。
然而,要使北方海航道的運力大大提高,必須加強航道沿岸的基礎設施建設,研發和建造大量的破冰船。2018年5月普京總統的“五月令”指出,要確保到2024年北方海航道的運輸量達到8000萬噸,俄各主要職能部門要完善主航道的基礎建設工作。
目前,俄主管北方海航道的俄羅斯原子能集團僅有“亞馬爾”號、“勝利50週年”號、“泰梅爾”號和“瓦伊加奇”號4艘核動力破冰船,“北方航道”號核動力載駁集裝箱和數艘技術維護船。這些船隻都是蘇聯時期建造的,設備老舊,無法滿足北方海航道未來的運輸量。?此,俄羅斯原子能集團已經訂購瞭3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該型號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00噸,最大破冰厚度3米,主要用於未來?亞馬爾、格達半島、喀拉海大陸架油氣產區運輸船隊提供破冰服務。這其中,破冰船“北極”號計劃於2019年年中交付,“西伯利亞”號計劃於2020年交付,“烏拉爾”號2021年交付。不久前,俄羅斯原子能集團又追加瞭2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任務,以加速完成俄羅斯破冰船隊的現代化改造。
強化俄在北極的軍事存在
響應普京2018年3月國情諮文中的號召,俄羅斯各職能部門、科研機構也在紛紛研發用於北極的科技項目、民用產品和軍事武器等。比如,此次論壇展出瞭莫斯科鮑曼技術大學研發的專門用於北極的地效飛行器,以及莫斯科物理技術大學研發的北極實驗基地的模型。俄羅斯先期研究基金會與“天青石”設計局正在研發一種用於北方海航道的無人潛艇,其將不依靠空氣推進技術,從而實現冰下和水下長時間自主航行。該潛艇未來將在北方海航道導航、防務方面發揮作用:和平時期可用於北方海航道船隻導航,大陸架勘探,北極海底通信光纜鋪設與維修;軍事方面,可利用該潛艇冰下自主航行週期長、隱蔽性好等特點,對敵對國傢進入北極的船隻進行跟蹤監視。
另外,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一傢名?Kom的公司正著手?俄國防部研發一種專門用於北極的多功能雪地車。該雪地車有兩種設計方案。一種是傳統輕型雪地車,專?北極地區的寒冷環境而設計;另一種是水路兩棲雪地車,增加瞭可作?輕型水上交通工具的功能。
俄羅斯槍支製造商卡拉什尼科夫公司也?俄國防部研發瞭一套“北極作戰裝備”。該套裝備適合士兵在極端低溫、狂風大作的環境中使用。首批生產200套,每套裝備中包括卡拉什尼科夫的“Nanuk”雪地裝、睡袋、藥物與食品存儲器等40多種物品。
?加強對北方海航道的掌控,俄正在恢復北方海航道上的重要軍事基地。有關專傢指出,目前俄沒有資金加強北方海航道沿岸的基礎設施建設。俄政府公佈的有關北方海航道的預算中,2019年?96億盧佈,2020年?158億盧佈,2021年?152億盧佈,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將用於破冰船的建造,對航道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比例非常少。因此,加強多邊合作交流與對話,以合作開發的方式吸引國外資金、人力和技術投入,應該成?俄實施其北極戰略的優先考慮,也對應此次國際北極論壇“北極——充滿機遇的海洋”主題。
(科技日報聖彼得堡4月10日電)